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中国 >> 查看内容
文化中国

安龙“加油"典故的形成

印象贵州 2023-4-24 18:13 97211 0

摘要:  自古以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事物源头的探索,今天笔者从安龙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中和大家探究“加油”典故的发源地,从而对其源头刨根问底,以正其名。 关于“加油”一词典出何处,其形成始末虽有不同说法,可最为人 ...

      印象贵州网讯  (赵历海)“水有源头树有根,万事源头需正名”。自古以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事物源头的探索,今天笔者从安龙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中和大家探究“加油”典故的发源地,从而对其源头刨根问底,以正其名。
      关于“加油”一词典出何处,其形成始末虽有不同说法,可最为人们接受的是源自安龙的“知府添灯油”说,因为他深深植根于安龙厚重的文化特质中。安龙文化到底具备怎样的特质,又是如何孕育了“加油”典故并进而形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呢?


      独特地域培植多元文化
      安龙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同全国虽大致相同,但也有很多不尽相同之处,结合考古资料和各种志书文献作如下划分:约一万年前至春秋时期为古人类时期;春秋时代至元末明初为封闭半封闭文化时期;元末明初至安龙解放为文化融合时期;安龙解放至今为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
通过梳理,居然发现安龙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有几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是安龙有着上万年的古老文明。二是封闭半封闭文化时期非常漫长,近一千五百年。三是受中原正统文化影响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硕果累累。当全国大多数地区都相继进入农耕文明时代,从春秋时期就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并在汉以后全面接受了儒家文化的时候,而安龙却直到一千年多后才开始受到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熏陶。这在全国、整个西南地区甚至盘江流域都是罕见且独一无二的!这些看似很奇怪的现象背后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有没有一个非常合理的逻辑关系?
      经过大量的阅读和长期的思索,发现其中的金钥匙居然是安龙独有的自然、民族、人文等诸多因素,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龙的地理位置,气候因素。有了这把金钥匙,上述三种现象的解释也就迎刃而解啦!“加油”典故为何会在安龙形成也就水落石出啦!
      在此先卖个关子:龙广观音洞古人类遗址为何会比安龙铜鼓山菩萨洞古人类遗址晚近千年?有多少人提出过这个疑问?又是如何解释的呢?安龙地处云贵高原向两粤丘陵的过渡地带,中部较为平缓,郡地通往捧乍,新城方向的交通相对便利。往永丰、两粤都是崇山峻岭、山高谷深、虎啸猿啼、加之瘴气缭绕,通行极为艰难。冷暖气流时常在此交汇,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南滨粤,西控滇,实黔省之边隅”;“夏无酷暑,冬少祁寒”;“独立三边”等古志描述和石刻内容进一步对此作了佐证。


      这里就像一个聚宝盆一样,不仅将肥沃的土地、温润的气候、纵横的溪流、茂密的森林收入囊中,除西面外,其余三个方向均为崇山峻岭所阻隔。在这样一个山果飘香、飞禽走兽时常出没且很少受到外界侵扰的地方。对于靠打猎、捕鱼、采摘山林野果为生的古人类来说,能不说是一个绝佳的生存环境吗?这就不难解释,为何会在城南约两公里处发现距今有一万多年历史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安龙铜鼓山菩萨洞遗址啦!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说明了安龙这片热土在遥远的晚更新世晚期就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了,因而才创造了遥远的古人类文明。随着铜鼓山菩萨洞古人类种群的繁衍和部落的发展壮大,该部落渐渐开始了分化,或因争夺部落的统治权和食物,其中战败的一支逐渐往地势相对平缓的西面迁徙,最终在今天的龙广观音洞一带定居下来,因而形成了比铜鼓山菩萨洞古人类遗址晚近千年的龙广观音洞古人类遗址。这个推测合不合理或许只能让大家去评判吧!
      安龙这个聚宝盆似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虽然孕育了上万年古老的文明,可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安龙近一千五百年的时间都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与全国的大环境相比,这里的生产发展水平是很低的,发展速度也是很慢的。以布依族苗族为代表的广大各族贫民和农奴过着刀耕火种的贫苦生活。加上没有自己民族文字、信息闭塞、长期与世隔绝,一直以来被称为蛮荒之地。
     从春秋至明初,安龙的建制沿革大致为:夜郎国、古牂牁、兴古郡、东爨、乌蛮、西平州、盘州、于矢部、安隆州、安隆所。不管政权如何更迭,隶属关系如何变化,人们之间的等级关系都是很森严的。广大贫民和农奴对上层阶级的人身依附关系依然很严重。同时各部族间为争夺地盘和财产而发动的战争也给下层贫民和农奴带来深重的灾难,潜在的阶级矛盾在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中也日益显露出来。这些现象从出土的文物便可见一斑。
     1984年在德卧丫他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羊角钮钟,经鉴定约为战国时期的礼乐乐器,青铜铸造。是高级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类似的羊角钮钟在云南,广西均有发现,贵州境内唯一发现的三件均在安龙。据此有人推测:此物或为本地铸造,或为部族首领交往馈赠之物。个人认为第二种观点可能性更大,因当时郡地三面悬崖环抱,交通艰难,信息闭塞,普通贫民和匠人是很难与外界交往的,战国时就学会青铜铸造的先进技术是很难想象的,郡地部族首领因利益关系或政治博弈经郡地西南面向西进滇,往南入粤或因战争,或因礼仪往来而取得羊角钮钟可能性是极大的。至于1991年在现栖凤街道幺塘村等地征集或出土的一字格曲刃剑等众多西汉时的兵器则更多的是部族战争的产物。
     历史总是有太多惊人的相似与不同:当一个政权遇到生死存亡的挫折时,总会想方设法找一个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避险,以图转危为安、东山再起。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古有刘备入川,今有毛主席领导的工农红军进入贵州。古郡地的安龙会不会也上演这一幕呢?
     1652年,南明永历政权的朱由榔带着他的小朝廷,一路颠沛流离来到此地。相似的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永历政权和蜀汉王国均相继失败,不同的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毛主席的英明指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强支持下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圈,最终取得了抗战和全国革命的胜利。
     永历政权虽在清军建立统一王朝的进程中灰飞烟灭,可它在明初沐英屯军筑新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先进文明在安龙府城的传播,中原文化,西方宗教文化同当地土著文化的交汇融合,使得安龙成了一个多元文化共生的文化中心,同时还开科取士,更多的中下层民众开始接触到较为先进的儒家文化。很大程度上开启了民智。从而对土司制度,流管制度有了新的认识。
      后来,随着安笼所、南笼厅、南笼府的相继建立,更迭,以及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手工作坊、商旅也初见端倪,农产品,手工制品也日渐丰富起来。可广大边民却渐渐发现这些东西都流进了土司,流官的腰包,大家的生活不仅没改善,如果遇到天灾与疾病,连生存都非常困难。渐渐地萌生了反抗的念头。


                 嘉庆二年(1797),实在无法生存下去的广大民众在王囊仙的带领下揭竿而起,发动了南笼布依起义。两年后起义虽然被镇压,可造成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大量青壮年劳力在大大小小的无数场战斗失去生命,不仅造成了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的惨状,更重要的是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南笼府甚至盘江流域田地荒芜、生产荒废、满目疮痍。严重动摇了清王朝在盘江流域乃至西南地区的统治,朝野震惊。

      多元文化孕育的励志典故——加油
      “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为消除南笼起义对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影响,加强对西南地区尤其是兴义府(今安龙,下同)及所属各州县的统治,上至嘉庆帝,下至地方历任官吏相继采取各种措施恢复生产,教化民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化民众,即用以“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教化百姓。这些思想教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钦赐地名:嘉庆四年(1799),嘉庆帝亲自下旨将南笼府改为兴义府(深明大义),永丰州改为贞丰州(忠贞丰茂)。兴仁县虽是1914年才由新县改名而来,原因无明确说法,相信也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
      冒死祭忠:在道光年间的兴义府,有一位知府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清王朝的死对头永历帝朱由榔慷慨赴死的十八位朝臣修墓建祠,祭祀膜拜。道光年间的请政府正处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中,对他这一举动,森严的庙堂、险恶的江湖、伺机而动的政敌,随随便便的一个绊子,不仅会让他人仰马翻,更会要其身家性命。可为何还是安然无恙呢?或许是山高皇帝远,更重要的应该是忠义、有节气本身就是嘉庆帝当初由乱而治,用儒家文化教化边民的初衷之一。
      兴教倡学:或许有看官早已猜到,这位知府就是历任兴义府知府中的佼佼者——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近代重工业之父张之洞的父亲张锳。1842年。张锳到任兴义府知府后的10多年间,培招堤、开水道、修《兴义府志》、改建忠祠、恢复增修接官亭、两修城南驿道、严防广西农民运动等等,政绩卓著。但这位张知府最重要的功劳是兴教倡学。
      说到安龙真正意义上的兴教倡学,得从1715年说起。因为安龙府时期的永历帝朱由榔开科取士虽然开了安龙教育的先河,对于朱由榔来说主观上是长久之计,可现实中却只能是一时之计,在清军的步步紧逼下,永历政权很快就离开了安龙,其兴教倡学的理念并未得以真正实施,安龙府也相继变成了安笼所、南笼所、南笼厅。南笼旧无学,直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始设南笼厅学,改普安县训导为南笼厅训导,额进文武生各八名,此乃郡地设学始也。接着又先后变成了南笼府试院、九峰书院、珠泉书院、桅峰书院、珠泉书院。
     深感于顺治帝后郡地历任官员重视发展教育的精神,张锳到任兴义府知府后,多方筹集资金,不仅重修了珠泉书院、解决府城士子的费用、修复兴义府试院、增修兴义府学,还不惜重金延聘名师前来执教,有时甚至亲自上台讲学,期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为府城人所津津乐道并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有的经典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数“知府添灯油”的佳话了。
     说到“知府添灯油”的佳话,其实背后还有一个更感人的故事:据《兴义府志》记载:道光七年,府郡人在马场为府之大田坝人高母杨氏建坊,旌表其亡夫后数十年如一日,年过八旬了仍能督诸孙力学,卒皆有成。此事深深地打动着这位张知府,要能为府城百姓,士子也做上一件类似的事该多好呀!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罢了。
     道光二十三年(1843)八月的一个晚上,兴义府城笼罩在一片霞光之中,夜幕降临后,夜深人静时,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渐入梦乡,此时的周家巷、太史巷、北门坡等处总有些稀稀疏疏的灯光,那是挑灯夜读的寒门子弟。刚从钟鼓楼巡视完毕的府台大人张锳强打精神,照例伸手理理头上的顶戴,前往府署,来到府署旁张之洞读书的阁楼——望海楼,推开房门,正看见自己儿子张之洞伏案书写,便小心翼翼的关上房门,捋捋胡须点了点头会心一笑,正当此时巡逻的两个差役走了过来,张锳转身做了个噤声手势,示意二人到前厅议事。
     来到前厅,差役抱拳小声请示:“府台大人,小人在此,有何吩咐?”张锳询问:“尔等深夜巡查,可知何家灯亮,因何未眠?”差人答曰:“回府台大人,皆众相公挑灯夜读也。”张锳短暂思索后吩咐:“众书生多出身寒门,生活拮据,有劳尔等旋回厢房取油篓灯勺,打更途中为诸生灯盏加油,所需费用由本府俸禄扣除。”两人齐应。“遵命!”
     说话间二人来到周家巷,一人提灯笼在前,一人挑桐油随后。“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一人在前边敲锣边喊。另一人手指巷口:“酸秀才家还亮着灯呢。”酸秀才即周鸣銮,兴义府周家巷人,童生,家道中落,家中重视教育,人称周公子。两人站在外面朝里屋大喊:“周公子还挑灯夜读否?”周鸣銮之妻郑贤惠急忙开门回应:“敢问公差大人深夜来访有何贵干?”一差人回曰“嫂子不必惶恐,我乃奉府台大人之命前来为相公添油。”周公子持盏随后而来,另一差人立即为盏灯添油。郑贤惠取出仅有的几枚铜钱,怯生生的说:“油费可够?”差人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大人特吩咐我等若私收诸生油钱必受重罚。”郑贤惠甚是惊讶,忙问:“府台大人为相公免费续油?小民福薄命浅,岂能承受!”二人曰:“此事绝非戏言。”郑贤惠忙应:“既如此,劳烦公差替奴家拜谢府台大人啦。”目送两人离去,夫妻二人转身关门回屋。二人继续前行,先后到北门坡,广东街、太史巷等处,一一为秉烛夜读的寒门子弟续上灯油,直至深夜……
     这事张锳风雨无阻坚持了10来年,龙城广大学子深受感动,更加发奋用功。安龙学风文风大盛,先后考取功名数十人。后来,张锳为读书人添灯加油这个有温度的故事被官府衙门的文人墨客取了个文雅的名字:“知府添灯油”。可山野乡民文化少,嫌“知府添灯油”啰嗦拗口,百姓讲究的是简单实用,于是便脱口而出,无意间取了个“加油”的名字,从此“加油”一词及其背后的故事很快便在民间流传开来。安龙也便成了“加油”典故的发源地。长期在兴义府及所属各州县广泛流传。
至此,或许有看官会质疑:为何说“加油”典故源自兴义府知府张锳的“知府添灯油”说?张锳又为何会创造出“知府添灯油说”呢?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历史发展的必然,由安龙特有的文化所决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综合前文梳理一下看看是不是这个理。
      安龙地处云贵高原向两粤丘陵的过渡地带,位于滇黔桂三省结合部,中部较为平缓,除往西通行相对便利外,其余三个方向均为崇山峻岭所包围,山险谷深,冷暖气流时常在此交汇,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聚宝盆似的地形远古时候更是林木葱郁,成群的飞禽走兽时常出没其间,山间流水潺潺,鱼翔浅底,这样的地利自然是古人类生存的绝佳环境,因而创造了上万年的古人类文明,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啦。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古代社会,这种地理环境却严重阻碍了信息交流和人员往来,因而近两千年的时间里,安龙均处在封闭或半封闭状态,社会历史进程比较缓慢。可上天并未辜负这块风水宝地,同样因为这个地理因素,在元末明初初步受中原文化熏陶的基础上,永历皇帝朱由榔选择了这里,通过开科取士,儒家文化深入庶民,开启了民智,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汇,徐徐开启了安龙教育文化发展的序幕。被压抑了千余年的民怨终于在嘉庆初年火山式的爆发,天子震怒,亲自研究部署边地社会治理的各项措施,在历任贤台俊府尤其是“文能兴府,武能平乱”的府台大人张锳的励精图治下,府城商旅繁忙、政通人和。迎来了教育文化发展的巅峰时刻。在一个个特殊的历史事件中逐渐形成了安龙独有的文化特质——鼓舞斗志,迎难而上,催人奋进、不断创新。进而孕育了“加油”这个令人提神鼓劲的典故。可以说既占地利,天时、更占人和。
      如今,依然挺立的高山早已被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和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跨越并远远地抛在身后,可这种久久为功,加油奋进的精神仍然发挥着巨大的励志作用。


编审:融媒中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