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中国 >> 查看内容
文化中国

贵州西南重要財路:坡脚厘金局

印象贵州 2024-12-24 21:03 101681 0

摘要:  为修复城北普坪被洪水冲塌的王公桥,再次贯通兴义府(今安龙)通省大道,方便官民商旅通行。清光绪十一年(1885),兴义府知府吴宗兰函商府城及所属各州县官民士绅筹集经费,重修王公桥。大 ... ...

        印象贵州网讯:(赵历海)为修复城北普坪被洪水冲塌的王公桥,再次贯通兴义府(今安龙)通省大道,方便官民商旅通行。清光绪十一年(1885),兴义府知府吴宗兰函商府城及所属各州县官民士绅筹集经费,重修王公桥。大家对此善举称赞有加,纷纷解囊相助。在这些募捐者中一位叫范希浦的捐款人特别引人注目,他捐银十六两。名字位于册亨州同罗锡蕃之后,仅比这个县级一把手少捐四两,而比其后的兴义府经历(秘书长)俞培钊,多捐十二两。能和册亨州同比肩的人至少得是知县之类的人物吧!可出人意料的是,此人居然是“坡脚厘金委员”厘金为何物?厘金委员是何职务?坡脚又是何地?

兴义府知府吴宗兰《重修王公桥记》拓片局部

        厘金又叫"厘捐",或"厘金税",是清政府对通过国内水陆要道的货物设立关卡征收的一种捐税。收取厘金税的机构名曰厘金局,相当于现在的税务局。
        在十九世纪中叶,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国库亏空的困境,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饷,竟大开"烟禁",特别准许开通收取鸦片、土产、百货、花税的税种。这种税被老百姓俗称为过道税和落地税。因为税种的税率是按货物价格值百抽一,1%为一厘金。厘金的征收方法为两种"一为活厘(又叫行厘),另一种称为板厘(又叫坐厘)。活厘属于通过税性质,抽之于行商,板厘属于交易税性质,抽之于坐商。


        “坡脚”这个地名可以说实在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可安龙县栖凤街道坡脚村的坡脚,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南盘江古渡口,位于两省(黔桂)三县(安龙、册亨、隆林)交界处,自古以来地理位置特殊,战略地位突出。坡脚作为南盘江,南亚廊道府城南路古驿道尽头的古渡口,因地处云贵高原向两粤过度地段,龙城岩郡海拔千多米险峻谷底而得名,其有据可查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西汉时期。自古以来就是个商旅繁盛的货物集散地,是西南地区借助南亚廊道通江达海到达东南亚的重要水陆交通枢纽之一,始于西汉,形成于南宋,兴盛于明清。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国库亏空的清政府贵州当局出于广开财路和平叛的需要,自然不会放过坡脚渡这一战略要地和肥缺。
        清道光年间,兴义府知府张锳在南宋战马古道的基础上修缮改造兴义府城至坡脚道路后,由坡脚码头进出货物日渐增多。光绪三年(1877)三月,清朝政府贵州当局在坡脚设置厘金局,查验过境商品,征收过境货物税,归省局直辖。自此,每年均有2000余两白银通过坡脚厘金局上解到省。旧志曰:“贵州省设厘金局二十五处,坡脚厘金局,在城南六十里南盘江滨。”
        《南笼续志》还载:坡脚厘金局距城六十里,临南盘江。昔隶册亨,今归县治,分卡五:一在小西门外段石街;寻查硝磺,他货不验。一在徽老,距城七十里;一在罗凹,距城八十里;一在南陇,距城九十里;一在石灰窑,距城八十里。均临南盘江滨。另据家乡长者介绍,坡脚渡上方的隘口梅子关和石门关也曾征收过厘金税,虽无文献记载,但应该也是符合逻辑的。
        据此不难看出,厘金局虽设于坡脚渡口,可在兴义府和后来的南笼县城内及周边沿江沿河处分别设有多处关卡,按照各自特点征收不同的税种:城内小西门外段石街关卡主要查硝磺,坐地征收交易税性板厘税。其余均为沿江沿河卡口,定期或不定期巡查,对行商征收通过性活厘。
        综上所述,由省直管,拥有一局多卡的厘金局一把手无论权利还是财力都是不容小觑的,因而才会出现开篇的一幕。
        据现有资料可知,坡脚厘金局首任总办为兴义府知府张锳家族成员张百熙。光绪末年,坡脚厘金局总办为张翰之子张百麟。此公为早期同盟会会员,也是贵州革命的倡议者和领导者。其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六月到坡脚省亲之时,与兴义府城曾宪章、许可权、郭润生等人结识,大力倡导革命,后又与府城人张鸿藻结识,组建贵州自治学社,为贵州省辛亥革命成功及兴义府城成功反正奠定了基础。
        现如今,如诗如烟的府南坡脚渡口乡愁集市及其厘金局因下游平板电站筑坝蓄水而消失在南盘江的烟波浩渺中,但人们不应忘记这段见证了府南重要历史地位的宝贵遗珍。
编审:融媒中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