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侄媳和我几天前写的二嫂是婆媳关系。如果说二嫂是我们这代人中许多朴实农村妇女的一个缩影,而这个侄媳,则同样是新一代农村妇女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 ... ... ...
印象贵州网讯:(作者:王有信)侄媳和我几天前写的二嫂是婆媳关系。如果说二嫂是我们这代人中许多朴实农村妇女的一个缩影,而这个侄媳,则同样是新一代农村妇女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当兵入伍离开家乡50多年,退休前很少回老家。家里的人除了兄弟姐妹,晚辈人的印象多都比较陌生和模糊。 2012年我回老家为母亲做100岁阴寿,在家里办了几桌酒席,以寥补在部队时未能为母亲送终之亏欠。我负责出钱,其他事全由侄子和侄媳安排张罗。他们没请厨师,酒席上的菜全由几个晚辈的媳妇自己动手。那天来帮忙的人中,只见一个将近40岁的中年妇女,在厨房一边炒菜,一边笑着叫了我一声“小爹”(小叔)。有人见我一时没反应过来,赶忙介绍说:“这是小堂阿侄的媳妇”。那些年我与侄辈们交往不多,对这个第一次见面的侄媳,自然就没有太多的印象,只是笑笑点了下头。 2018年底,80多岁的哥哥突然走了。我从杭州下了飞机,开着一辆战友的小车,急急忙忙赶回了老家。绍兴农村办丧事比较讲究,五六天里又是念佛、“宣卷”和做道场,又是办“大豆腐”酒席。虽请了厨师,但还是有不少事需要人来帮忙,其中当然少不了这个侄媳。 按习俗,火化出殡的前夜要做“化过夜”,一帮道士敲敲打打名目繁多地做着法事。那一天晚上,家里人几乎整夜不能睡觉。入殓完已是后半夜,侄子和侄媳见天气寒冷,天亮前又要出殡,担心近90岁的大姑(我姐)和我熬到天亮身体吃不消,便主动提出让大姑和我到他们家去休息。我和姐都明白,有丧事在身的人万不可去别人家的。但侄子夫妇的这份心,令我十分感动。在接下来的这些年里,我和他们就自然地走动得比较频和近,他们家逐渐成了我每次回老家的主要落脚点。时间长了,听到看到的也多了。侄子一家尤其是侄媳为人处事的一举一动,常令我感动。 侄媳是从数里外的马山镇那面嫁过来的。她小学毕业就辍学去当了一名村办纺织厂的挡车工,开始挣工资,令许多姑娘羡慕不已。而当时侄子正好也在这家厂上班,干的是机修工。他们是自由恋爱,从订婚到结婚,受到了双方家人的支持和祝福。 侄媳长得端庄秀气,相貌出众。侄子长得稍显矮小,但人品好又聪敏,办事大气靠谱。婚后夫妻和睦,相敬如宾,几十年里从未红过脸,是公认的模范夫妻。两个女儿只要和妈妈凑在一起,总喜欢依偎在她身边,是母女又像是姐妹,甜美幸福。 中国人有句老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侄媳进了堂哥家的门,和家里所有人特别是婆媳之间相处融融,给这户本份的家庭续添了新的家风。侄媳对阿公阿婆左一声“阿爹”、右一声“姆妈”叫得特别亲,有什么好吃的,总自己或让女儿给爷爷奶奶送去。“俺阿林这个老婆讨得真当好,成天笑嘻嘻乐呵呵,我俩阿婆媳妇从来没有气头,做人格外开心”。二嫂常这样夸媳妇。“俺阿婆人好,侍长辈也好,给我们小辈做了好样子,我看过看会哉”。侄媳回娘家常和父母这样说。侄媳妈妈看到女儿婆媳关系处得像娘俩一样,高兴地说,“喃阿婆媳妇关系好,我每次去住几天都觉得味道蛮蛮好。”我堂姐、堂妹和侄女都嫁在村里,每次碰到侄媳,互相总要亲热地打招呼,停下来有滋有味地聊聊家常,讲一会“白话”,十分合得来。 侄媳是个特别能干而且干一手好活的人。每天天蒙蒙亮就骑着电瓶车去上班,在车间扛百把斤重的布料全不在话下,活干得特别利索,老板十分赏识。 她更是个热心人,手很巧,会“踏洋车”(缝纫机),在家能裁剪和做一些简单的衣服。家里的一台电动缝纫机,除了做些自家用的床单被套和围裙等,多是有求必应,无偿为左邻右舍这家做几条短裤,那家做几件衣衫,有时还搭上衣料,从不计较。遇邻居家晒干菜晒藕粉,只要有空都会伸手去帮一把。一些姐妹开玩笑说,谁家有事都来找你,你谁家的忙都肯帮,简直成了“百事嬷嬷”。她笑着说:“百事嬷嬷好呀,说明我派得上用场。邻舍隔壁有事互相多帮帮,大家心才能齐。” 侄子家住在村口路边,是村容村貌比较显眼的地方。侄媳家门口常有人来聚坐,只要人一走,掷下的烟头纸屑,她会随即清扫干净,把竹椅板凳归拢整齐。她说不是为了应付检查,家门口干干净净,过日子和来人坐坐都感到舒服。 对集体和公益的事侄媳总十分上心,村里许多事大家喜欢找她来挑个头。前些年搞人口普查,她带着大学刚毕业的女儿挨家挨户去登记,对一些不是今天锁门就是明天外出的外来人口,一遍遍查访,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每逢村民自发组织办“斋饭”活动,从接受捐款捐物到采购米面油等物品,组织妇女制做“斋饭”,摆放桌椅碗筷,免费招待四方来客,总把账目算得清清楚楚,事情做得停停当当。一些人说,要是在过去的战争年代,她在村里一定是个组织妇女做军鞋送军粮的支前模范。 侄子从事水电安装,认识的朋友较多,侄媳也喜欢热闹,平日家里来来往往的人不断。她总是笑脸相迎,遇到“饭口”,热情挽留吃饭。一些人觉得不好意思,她总说现在生活好了,多个人吃饭无非多双碗筷,肯留下吃是给我们面子。但对他们工作上的事从不乱插嘴,有空就到侄子负责的工地去帮忙做饭,给干活的人改善伙食。平时常有人来侄子家喝茶,到他家临河的后门钓鱼,还有的喜欢捧着饭碗聚到他家门口吃饭,有的朋友甚至专门开车过来到他家来喝杯茶聊会天。她从不嫌烦,笑脸相迎,乐见热闹。 妻贤夫祸少,家庭添兴旺。左邻右舍和许多常来侄子家坐的人都说侄媳的一张真诚笑脸,把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子烘得热气腾腾,过得红红火火。 2024年12月22日(于大连) 作者简介:王有信,1948 年出生,1968 年从浙江绍兴入伍,曾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宣传处处长。退休后常住辽宁省大连市。 编审:融媒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