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中国 >> 查看内容
文化中国

红色足迹在百宜

印象贵州 2024-10-16 13:11 15121 0

摘要:  百宜,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它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传承革命先辈们的精神。 ... ...

      印象贵州网讯 ( 冉 静/文 图 贵阳市乌当区百宜镇,这片充满革命历史底蕴的土地,承载着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当我们踏入这片土地的那一刻,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5年4月,中央红军为了实现取道云南,从金沙江北渡长江入川的战略目标,采取声东击西战术,先派一部向瓮安黄平方面佯动,作出东进湖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姿态,而主力则通过乌江,经息烽、扎佐,直逼贵阳,造成攻打之势当时蒋介石正在贵阳督战,急忙调兵遣将,保卫贵阳,同时随时作好了逃跑准备。
1935年4月3日,中央红军以5军团为左路,从开阳经修文到达乌当区马场(现羊昌镇马场村)。以3军团和中央纵队为右路,由息烽经修文近逼贵阳。4月4日,两路主力齐聚乌当区马场,尔后又兵分两路,一路复进开阳境,经七里冲、大水塘到羊场(现龙岗镇)集中;另一路经滥泥沟、下龙井到百宜,当晚宿于百宜地区。指挥部设在百宜街上的农户家。


      4月5日,国民党中央军92师547团、552团、549团三个团,从腊蚱、徐家院,开始进攻红军,逐步推进到关明、百宜、新寨一带。为阻滞敌军前进,控制西进道路,掩护中央纵队从贵阳附近通过,中央军委命彭德怀率三军团所属的红10团、红12团、红13团在百宜一线阻击。战斗在约五个平方公里范围内展开。国民党中央军派四架飞机参战,轰炸声、枪炮声响成一片,弹片横飞。尽管敌强我弱,但红军英勇奋战,消灭了不少国民党中央军,其中有两个是国民党营级军官。双方激战大约六个小时后,参战红军交替掩护主动撤离战场,主力经百宜到拐九后寨,从宋家渡搭浮桥过河,进人龙里县洗马地区;少部份经拐比、团坡,由太子山山口到开阳县的坝子地区。


      战斗结束后,百宜镇的贫苦农民怀着对红军的热爱,冒着生命危险掩埋了牺牲的红军烈士遗体。1973年3月,中共百宜公社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将埋葬在拐比青岗坡的4位红军烈士的遗骨,以及埋葬在百宜盐行边的2位烈士遗骨,移葬于百宜后山的石关井。1983年4月5日,中共百宜公社党会和百宜管理委员会为红军坟立了石碑,碑文:“一九三五年四月红军长征经百宜乡与国民党部队作战光荣牺牲红军烈士之墓”,1984年10月,百宜红军坟被列为乌当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4月,百宜乡党委政府又一次将红军烈士遗骨迁葬于风景秀丽的石牛坡上,并明确为该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乌当区人民政府投入资金260余万元,将红军烈士遗骨迁葬于今河坝村昌坝,修了红军百宜红军烈士陵园。作为乌当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这时,我们来到了百宜镇的红色纪念馆。这座纪念馆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庄严肃穆。
      走进纪念馆,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展厅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生动地再现了当年革命先辈们在这里浴血奋战的场景。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许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曾经,有一支红军队伍在百宜镇附近遭遇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战士们毫不畏惧,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战斗中,一位年轻的红军战士为了保护战友,毅然冲向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他的英勇行为激励着其他战士们更加奋勇地战斗,最终成功突围。
      1935年4月,红军长征途经乌当区百宜镇红旗村,寨子里的乡亲误听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宣传,以为红军真是“共匪”路烧杀掳抢,就纷纷四处躲避,邓丙寅也带着全家跑到住房后面的山上躲起来。太阳正当顶时,他在山上看到大队的红军队伍从白蜡塘方向往自己的寨子过来。来到寨子后,有的队伍就停下来做饭吃。到了下午日头偏西时,红军全部离开了寨子,邓丙寅才从山上下来。回到家,他发现红军在自己家里做过饭,还在自己家碾房的墙壁上写了一幅大标语:“红军绝对不杀敌方投诚官兵”。字写得很好,其它的东西秋毫无犯。当时他心里想,红军部队不是国民党所宣传的那样,是一支好队伍。后来听人说,红军一路上打富济贫,惩办恶霸,从此地经过,是为了要北上抗日。听了这些,他认定红军是劳苦大众的队伍,从此他从心里热爱红军,决心把红军标语保护好。第二天清晨,国民党中央军追赶红军路过寨子,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国民党兵一路派款拉夫、抢东西,就象土匪。
      红军走后的第四天,国民党中央军又返回寨子里四处清乡搜查,发现他家碾房墙壁上有红军标语,两个士兵就用刺刀逼着他刮掉,他磨磨蹭蹭,只擦墙壁不擦标语。把中央军骗走后,就拿一些稻草把红军标语遮盖起来。过了几个月,稻草因喂牛用完了,标语显现出来,被腊蚱保的保长发现,那保长就带了几个乡丁来,把邓丙寅抓去先是毒打一顿,然后限令他当天把标语刮掉。邓丙寅怀念红军,死也不肯刮掉那条标语,他从山上砍了很多柴来,高高的堆放在那面墙壁上,把红军标语遮盖住,直到贵州解放,那条标语才显露出来。1984年10月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对这些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百宜在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这里曾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事迹,让我们深受感动,也让孩子们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走出纪念馆,我们来到了红军烈士陵园。陵园里,松柏苍翠,墓碑林立。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革命先烈们敬献了鲜花,并深深地三鞠躬。孩子们默默地站在墓碑前,眼中闪烁着泪光。他们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战争的残酷,但他们知道,这些长眠在这里的英雄们是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怀念的。
      在陵园的一角,有一座红军雕塑。雕塑中的红军战士们目光坚定,英姿飒爽,仿佛在告诉我们,他们将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孩子们围在雕塑前,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个细节,他们被红军战士们的勇敢和坚强所打动。我想,这一刻,红色的种子已经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离开烈士陵园,我们继续在百宜镇的乡间小路上漫步。这里的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让人心情格外舒畅。路边的小溪潺潺流淌,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孩子们兴奋地跑到溪边,蹲下身子,用小手轻轻地拨弄着溪水,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古老的村落。村落里,石板路蜿蜒曲折,古色古香的房屋错落有致。这里的村民们热情好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给我们讲述起百宜镇的历史和传说。
     老爷爷说,百宜镇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是一个充满灵气的地方。这里的山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百宜人民积极支持红军,为他们提供粮食、衣物和住所。红军战士们也把百宜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与他们一起并肩战斗,共同抗击敌人。
     老爷爷回忆起小时候听长辈们讲的那些关于红军的故事。他说,那时候,有一支红军队伍路过百宜镇,战士们疲惫不堪,但依然纪律严明。他们在村子里短暂休整时,主动帮助村民们挑水、砍柴、修缮房屋。村民们深受感动,纷纷拿出自家的粮食和鸡蛋送给红军战士们,但红军战士们坚决不肯收。
      如今,百宜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村里建起了学校、医院和文化广场,大家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老爷爷感慨地说:“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好了,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感谢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奋斗的革命先烈们。”
听着老爷爷的讲述,我们感受到了村民们对现实生活的满意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一户村民的家里,我们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感受着浓浓的乡村气息。
      夕阳西下,我们踏上了归程。回首望去,百宜镇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美丽。这次红色之旅,让我们收获满满。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我相信,这颗种子会在他们的心中不断生根发芽,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百宜,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它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传承革命先辈们的精神。


编审:融媒中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