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历史文化名城贵州安龙的桅峰山下,一门多进士的景家大墓前有众多肩扛粮斗,帽戴文笔的桅杆,墓碑上龙凤呈祥,左右上山虎护卫,名人拜撰碑文……这或许不足为奇。可在穷乡僻壤,曾野兽出没, ... ...
印象贵州网讯:(赵历海)历史文化名城贵州安龙的桅峰山下,一门多进士的景家大墓前有众多肩扛粮斗,帽戴文笔的桅杆,墓碑上龙凤呈祥,左右上山虎护卫,名人拜撰碑文……这或许不足为奇。可在穷乡僻壤,曾野兽出没,匪患猖獗的南乡,如今居然也有如此规格的双人合葬古墓保存至今,墓前左右桅杆耸立,是否超出诸位的想象和认知呢?它背后有哪些传奇人物?又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清咸丰8(1858)年,兴义府(府治在今安龙)所属的普安厅大坡铺(今兴仁巴铃)一带爆发的白旗起义,持续时间长达14年之久,府城前后遭受两次浩劫,致使民生凋敝,土地荒芜,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中的清廷镇压此次动乱都疲于奔命,毫无精力在兴义府全境休养生息,此时的兴义府大小官吏对民众的盘剥更是变本加厉,所派徭役赋税更是有增无减。 南乡坡彦寨韦士良父母合葬墓 南乡硐砂寨的是府城怀德里不多的坝子之一,往年的赋税都是早早的就上交府城,哪知今年,纳税期限过了很久都不见动静,府衙派去催租的衙役都换了好几波,可还是收不来赋税,知府甚是焦虑,对催租的衙役放下话来“韦里正征租屡次无果,责其明日午时府衙堂前问话”。 韦成高夫妇墓前桅杆 家住坡彦寨的怀德里韦里正接到府台大人的传话后甚是焦虑,暗自思量:贼匪作变后,府城惨遭浩劫,南乡各寨更是人丁尽失,田土荒芜,家乡父老哪里交得起租子!此去定是凶多吉少,可他哪里顾得上这些,赶紧牵出马匹飞身上马,出得坡彦寨门,寨门旁的千年金丝楠木上,一只乌鸦正不停的鸣叫,韦里正不禁打了个冷战。顺坡而下不一会便上了张府台当年修的七尺古驿道,正准备沿小水井、高田坎、陆家屋基、幺塘、舍寨朝兴义府府衙飞奔而去,不知是何缘故,快到高田坎时马匹竟放慢了脚步,让一心赶路的他甚至着急,使劲挥动皮鞭往后猛抽,可马儿依然不紧不慢的慢慢前行,似乎丝毫没感受到主人急切的心情,好不容易到高田坎后索性双膝跪在偏石板上不走啦!无论他怎么挥动皮鞭,马儿就是长跪不起,珠子似的泪珠撒了一地,此时的韦里正似乎明白了多年伙伴的意思,于是停下皮鞭轻声对马儿说:“老伙计,上命难违,此去即便丢掉性命,士良上对得起朝廷,下无愧于乡邻父老,你只管带我去,无妨。”说也奇怪,话音刚落,马儿居然站了起来,直朝府衙飞奔而去。 桅峰山下的兴义府府衙虽历经战乱冲击,但在蓝天白云的映寸下依然威严尚存。韦里正下得马来,将手中缰绳递与衙役,直奔府衙正堂而来,此时府台大人早已端坐堂上,差役来报:“禀府台大人,南乡韦里正堂外候传”,府台大人惊堂木一拍“传”,堂下两班衙役手中杀威棒鼓点似的敲击在青石板上,屋檐上掉落的粉尘和衙役的“威武”声交相辉映下,韦里正大踏步步入正堂,躬身抱拳:“府台大人急招小人,不知有何吩咐?”知府大人惊堂木一拍,厉声说道:“好你个韦理正,世受皇恩,征粮屡推,差人急促仍无果,是何居心,拖出堂外重责五十杀威棒”,随即上来两名差人架着他就往外拖,刚出正堂,韦理正直呼:“冤枉啊,大人,咸同祸患后,南乡父老饿殍遍野,土地荒芜,如再强行征租,乡民家破人亡事小,如再节外生变,大人亦难以交代呀,望大人明察”,府台大人思索片刻传下话来:“韦理正为民请命,减罪轻罚”。不幸的是当差的却传成“韦理正为民请命,减罪重罚”,韦理正还是被杀威棒打死在府衙堂外。“可能是当差的传错话,更大的可能当差的就是内奸,故意传错话一心想害死他,老辈人说我老起租被打死时大晴天的突然下起了雪花”。韦理正后人韦启云如是说。接着,韦启云老人向笔者描述了韦理正小时的传奇故事,笔者结合《南笼续志》,《安龙县志》和其父母韦成高夫妇墓志铭中关于韦理正的记载整理如下: 韦理正者,韦士良是也,贵州兴义府府城南乡硐砂寨坡彦人,理正为其南乡怀德里一里之长的职务。其父韦成高,约清咸丰年间被朝廷赐予武德校尉,母亲危氏,夫妻二人育有三子女,长子韦士恭。早丧,长女姓名不可考,韦士良为次子。虽生于半耕半读之家却诗书未售,自小就长得虎背熊腰,传闻邻里门缝偷窥幼时士良,俨然虎踞状蹲坐院中,悚然而奔走相告邻里,以为神。成年后的韦士良爱打抱不平,时常为左邻右舍伸张正义,逐渐成长为南乡十村八寨的一方土目。 “清咸丰乙卯岁次冬月巴林(今巴铃)贼匪作变”,攻陷兴义府府城(今安龙),提督赵德昌委直隶州知州孙清彦署府事,暂驻兴义县城,相机进剿。 当是时,贼首马忠因与张凌翔等争权自乱,被逐出城。奔至木咱寨,适有苗目韦仕(士)良者,遭贼荼毒,不愿附从,遂约忠酋降清彦,誓取城献。清彦纳之,连破洞洒、洒叠等寨贼营,将及城。清彦又用有垣及军功朱天贵计,结滇军军目萧淋等为内应,忠酋首先登城,仕良助之,淋等内应,遂复城。韦士良因复城有功,奏凯之日,蒙上恩给予六品顶戴,或许就因此而与义军再结梁子,被义军安插在府衙中眼线所害。 真是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吧!但韦士良舍生取义,为民请命这颗散落在府城南乡古驿道上的历史遗珍还是值得后人铭记的。 编审:融媒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