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逆行英雄 >> 查看内容
逆行英雄

我的外祖父郭持平将军

印象贵州 2024-8-20 15:42 25361 0

摘要:  我父亲岳子纯生前希望能够继《我的祖父岳森》之后再写一篇《我的岳父郭持平》,用回忆录形式纪念他的岳父,也就是我的外公郭持平。但家父 77 岁那年因病驾鹤西去,未能如愿。转眼间父亲离去也已三年, 整理他的遗物时 ...

     岳菡 (南京 210018 中国)我的外祖父郭持平字若衡(1894-1980)是位抗日爱国将领。1919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六期炮科,历任排长、连长、师参谋等职。1926年投身北伐,曾在何健所部任师参谋长。1930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总指挥部中将参谋长、16师副师长、28军副军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淞沪抗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38年,调任宁波防守司令部中将司令兼宁绍台温戒严司令。指挥了抗战中的首次反登陆作战—宁波镇海保卫战,1940年7月17日,日军出动军舰数十艘,在空军配合下大举进犯宁波,抵敌两昼夜, 镇海沦陷。郭持平调集所属16师、194师和守备团,全力反攻,激战5昼夜,双方死伤惨重,击溃敌军,镇海克复,“日寇在沙滩上遗尸累累”,“要塞失而复得”为抗战史上之首例。战后积劳成疾,急流勇退,隐居乡里……。解放前夕,他对于国民党的腐败痛恨不已,拒去台湾。文革中蒙冤受屈, 1980年病逝南京, 1987年始得平反昭雪。


    我的外公郭持平和我的外婆商心一


     我父亲岳子纯生前希望能够继《我的祖父岳森》之后再写一篇《我的岳父郭持平》,用回忆录形式纪念他的岳父,也就是我的外公郭持平。但家父77岁那年因病驾鹤西去,未能如愿。转眼间父亲离去也已三年, 整理他的遗物时,还是舅舅告诉我, 其实爸妈陆续写过一些初稿, 在文革中,举凡易生是非的身外之物都被外婆付之一炬。

     曽记得大人说过,1924年秋,奉直江浙战起。奉天张作霖提兵西向入关,通电讨直。孙传芳以闽浙联军总司令挥师从福建北上,直指闽浙界上之仙霞岭。浙江方面,精锐部队几乎全部调布前线,杭州由陈仪(常不在军中)等驻守,外公时任陈仪的参谋长。陈的大部队(特别是炮兵)隔江(钱塘江)驻防萧山。外公常去城郊驻军,在钱塘江边的松木场视察练武打靶。打靶过后经常有意过量买鱼劳军,因此深交了一家每天都到松木场渔区捕鱼为生的渔民,因为对岸就是萧山(国民革命军炮兵阵地)。

     孙传芳进入浙境后,直取杭州。杭州城被攻陷,围得水泄不通。全家人惊恐万状,把年轻的外婆送入医院避难后,唯有在上海洋行工作回杭探亲的三舅公陪着外公乔装买鱼,直奔松木场而去,顺利过江,三舅公一颗悬着的心才刚放下。接着,萧山响起隆隆炮声,开始全线反攻。不久杭州暂时解围,战后外公他们竟然宴请了俘虏的敌方将领不算,还握手言欢,竟至放虎归山。他表达了化干戈为玉帛(美国南北战争有唯一先例)的诚意,让对手友善与有尊严地活着。

     据说,中共“一大”,中途移会嘉兴,亦因陈仪驻防浙江,采用了比较温和的政策。

     此外记得 1926 年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第四路前敌总指挥是李明扬、外公是参谋长,李很重私人友谊。北克临沂时战斗异常惨烈。李和他在步兵前线指挥, 双方伤亡惨重,临沂城久攻不克。李建议学炮科的参谋长外公亲自返回炮兵阵地去督查,一路上他的副官和后方送餐的兵士都 中弹牺牲了。

     到了炮兵阵地,他判定敌人预备队就在城边树林里,于是命令炮兵瞄准齐发。敌阵大乱,北伐军乘胜破敌,临沂光复。当大家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他和外婆却认为牺牲太大而自责,拒绝受功。 对此,曾有人作诗赠外公,诗曰:

手执干戈去远征,

惨烈无前四海闻;

敌人虽受干戈折,

也有英雄不成名。

     除此外,家中至今未能找到关于我外公的哪怕零星的文字记载。1951年,外公被勒令回乡参加土改,接着获刑5年。祸不单行,是年署假,我舅舅参加高考,只考了一半,不料中暑晕迷被送进上海同仁医院。李明扬伯伯得知后,找妈妈和舅舅去他在建国西路息村3号的家。关心外公的身体和舅舅上学,深恐因出身关系,即使高分亦未必能录取。

     他称赞外公是中国一流的参谋长:鞠躬尽瘁,碧血千秋, 为国为民,于心无愧。并说:曾做过一阵毛主席秘书的新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党委书记黄逸峰,要来他家办事,他兼着下属的华东交通专科学校校长,他把舅舅上学的事托了黄校长。

     共进午餐时,黄校长问了舅舅不少问题后,以校长名义给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写了一封入学推荐信,嘱他开学后持信去报到读书。并说不久学校将并入上海交通大学。后来《解放日报》发榜,舅舅在缺考一门课的情况下以第一志愿被南京大学录取。1952 年,还是因为李明扬请主政浙江省的谭震林主席写了一纸手谕说外公属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被提前释放。 外公这种过分自尊的个性在解放后各种政治运动中,是注定过不了关的。

     如今较为闲暇平静,我决心努力拾掇生活中的往事烟云,回忆小时候和外公在一起的岁月, 母亲以及亲友们那些关于外公的片言只字,希望能够了却父母晚年和我唠叨过的这桩心事。遗憾的是,对解放前的大量重要史实,文字实物都毁于文革,我知之甚少。

     我母亲郭余庆和父亲是大学同班同学,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他们写过一篇《论诗人艾青》的长文,由于诗人有“托洛斯基分子”之嫌,我父母几乎因文丢掉政治生命。毕业以后, 国家实行统一分配,母亲就地分配在南京地质学校,父亲分配去上海复旦大学附中。很久后才照顾夫妻关系,调回南京。文革期间(1969年12月),父母同被下放到泗洪县管镇公社(现为盱眙县管镇乡)。文革结束后,落实政策,又回到了地质学校,后改属东南大学,除此之外一生都没有挪过地方。

     我母亲是家中长女,兄妹一共5人,她是一位孝女。大学毕业后没有多久,就把我的外公外婆接到了南京一起居住,同时几个兄弟姐妹也陆陆续续地到南京来读书,这样我就有较多的机会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

     我见到外公时,他的一条腿就明显要短一些,走路需要拄着拐杖,据悉是镇海保卫战与日寇激战后留下的印记。尽管如此,外公的行走做派,无不透露着一个训练有素的、标准军人的身姿。外公有着轮廓分明的刚毅外表,手不释卷。他就读军校前,曾在杭州之江大学学习;写得一手好字,法语英语和数学都很好。投笔从戎,过往的历练更是铸就了他坚忍淡定的个性,使得他能够淡然面对日后所经历的常人难以忍耐的磨难。

     有一次听妈妈对我们说:外公家好客, 免不了好烟好酒, 用以待客,他自己也因而烟酒成瘾。解放前夕,外婆先是要外公戒酒。外公说:“是该戒,冷酒伤胃,热酒伤肺;但是不饮伤心。”就是一直不戒,直到发现喀血,医嘱一定得戒烟戒酒。他知道利害,说不饮不抽,从此就再也烟酒不占了,而且把所有家中的好烟好酒全送给了别人。

     我只是通过他说一不二的军人作风,并一遍又一遍地翻看旧相册中那全副戎装的照片中的外公,想象过他所经历的戎马倥偬,血染疆场的军旅岁月。

     解放前夕,浙江省主席周岩曾劝他举家迁台,但是他自认为自己没有参加过解放战争,也没有做啥坏事,而且我外公虽然身为国军中将,却没有加入过国民党,没有必要去台湾,婉言谢绝了。那时市民心向共产党的很多,连毫无政治倾向的外婆都曾为被追捕的进步学生作过掩护。 

     解放初,陈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任,李明扬任副主任(他们早在留法时就建立了友谊),曾询问外公,能否出任上海市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任?外公也婉言谢绝; 回答说:“非常感谢,怕是不合适, 我不曾加入过国民党。”这话虽短,很见他的性格。他常说:“古魏国丞相对魏文候提识人有五法:一曰居视其所亲;二曰富视其所与;三曰达视其所举;四曰窘视其所不为;五曰贫视其所不取。 既非吾有,虽一毫亦莫取。”回忆往事, 他和外婆的生活行为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教后辈做一个正直文明的人。

     回想起来,妈妈那时最大的愿望是大家庭平安、恬静。外婆常说:平安是福!文革中舅舅单位红卫兵不远千里,联合她学校的红卫兵,污陷舅舅是“反革命”来抄家。然后不断传来关于舅舅的各种可怕的谣言。接着长期音讯全无,父母虽多方打听,得到的都是,舅舅巻入了骇人听闻的“全国性大案,性命难保。”妈妈心急如焚,表面上还要装作若无其事。我们孩子们只是在偶尔见到他俩背着商量事情的时候,看到老师们被挂牌批斗、挨打罚跪、游街示众、公审枪杀,才感到事态极端严重。为了不让外公外婆担心,妈妈按月把自己的工资用舅舅的名义准时邮寄回家,又亲手交给外婆,对她说:弟弟没事,又寄工资来了。直到他们被赶回老家。

     接着想起的是“三年自然灾害”,缺粮少油,吃不饱,穿不暖; 外婆操持家务,分外着急。外婆一心为了这一家人的温饱,人人重要,顾不得的只有她自己。常年清早去菜场,多次排队为购买计划外毋需票证的等外蔬菜,特别是有一种南京人叫做“飞机包菜”。为尽量除掉农药,要反复清洗和烧煮,才能供全家充饥。

     其实,外公外婆平时话语也不多,有限的言辞也只是教我们如何刻苦学习、诚挚做人和爱家爱国。从不讲述他们过去的经历,也不评价当下的时局。母亲说,小时候除教大家琴棋书画外, 多是勉励和希望子孙读书深造做文学艺术家、科学教育家、医学卫生家、工程师和建筑师。外公仰慕岳飞、文天祥、史可法、戚继光之为人, 耳提面命最多的是一句岳飞的名言: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国家才可以兴旺。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外婆经常念叨的是朱柏庐的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有曾文正公家书中的人际琐事、家庭生计、进德修业及经邦纬国的思想。外公外婆出生书香门弟,知书达礼。陌生人来访时,他们多是微微一笑,礼貌地点头走开。

     外公外婆一生都信佛,从未见过他俩高声说话,相敬如宾,总在原谅别人,没曾想要别人原谅。外太公家是个大家庭, 外太公的大哥最是个学问家, 名汰公,善书法和竹刻, 西湖有他的作品。外太公习中医, 家道中落, 外公多靠自己苦读成才, 曾入读杭州育英书院(就是之江大学,后来的浙江大学),外婆家很开明, 外婆和舅公们一样进私熟和学堂, 学诗习画;对下辈亲友皆呼“妹妹” , 在她眼里下辈亲友都是她可亲可爱的“妹妹”。 他俩一生: 光明磊落、正直高雅, 重人格、有担当, 乐善好施, 一生正派。对子女的中国式传统教育,使得我们家几代的几兄妹感情至深,处事谨慎,礼仪勤奋!

     外公的家乡口音很重,南京人听不大懂。我长期和母亲家人在一起,耳濡目染,能听懂百分之七、八十。我母亲家是女性当家,大家庭的事情,通常外婆表态;兄弟姐妹之间的事情,总是母亲说了算数。在我小的时候,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剥削阶级成份,反动军队家庭出身” , 都是十分敏感的标识。这也许是母亲很少跟我说起外公过去的事情的原因,只是告诉我外公是好人, 是带兵打过日本鬼子的将军。其它就不多说了,怕我在外面失言,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文革风暴袭来,一切真善美都在破扫之列,传统文化很快就荡然无存。我们这样的家庭很快就沦为造反派的刀俎,家中片纸不留,从前的照片也一张都留不下来。

     舅舅勤奋好学,聪慧过人,1955年大学毕业后进中国科学院师从著名数学家学部委员李国平教授,1963年被中科院任命为所长李国平院士学术助手。文革中却被打成中科院第一大冤案—— “李国平全国性叛国集团”假案“主犯+首犯”, 皮肉灵魂备受18个月各种煎熬。于 1968年竟以“莫须有”罪名被判冤狱20年,身心受到极大摧残,全国牵连受害131人。直至1978年底在小平同志亲笔批示下(小平同志批示:“人才难得,立即平反,认真查处!”)才彻底平反。

     全家反过来又受舅舅牵连,1970年,中科院武汉分院造反派来外调的革命小将和本校造反派无端诬陷外公参与杀害了杨开慧烈士(主要是因为外公时任何健部师参谋长,但是他并不参与地方上的事情)。又因在保定军校他与顾祝同、傅作义同住过小积嘉胡同,一度被称“三剑客”等因,遭到残酷斗争,投入冤狱近一年,且长期蒙冤受屈。

     出于无奈,妈妈曾以外婆名义写了一封长信给蒋英老师,希望钱学森能转信给毛主席“反应 寃情,救救舅舅”。原因之一,钱老是李老的好朋友;二是外公年轻时一度做过蒋百里先生的幕僚,蒋百里的日本夫人佐梅不会说中文,大家都称她 OGA SANG(お母さん),外公常帮她处理家务,与幼年蒋英全家很熟。舅舅恢复工作后, 曾专门谢过钱老,他说:应该的,不用谢。在“血色恐怖”的年代,爸爸妈妈平日里表面上强颜欢笑,内心却痛苦万分!为外公外婆遭受不平揪心,为舅舅处境险恶担心,为她的弟妹成长操心!山河虽在,碧血无痕。外公含冤去世 7 年后始得平反昭雪,去世前未能等到光明。

     时逢岁月艰辛,度日如年。父母力撑危局,及时处理完了家中所有的“历史遗迹”,包括文稿照片,特别是外公那些军旅岁月中留下的照片,外公外婆遗留下来赖以度荒的全部家当,包括最后的两根金条,也被父亲丢入了家门口的进香河中,以换取保全家人的平安。地质学校造反派头目,带着无知的青年学生一遍又一遍抄家,尽管栽赃不少,而所谓“罪证”一无所获。尽管如此我善良的外公和外婆还是被遣送回了无依无靠的老家,备受磨难。据亲友回忆:即使在生死未卜的斗争会上,他们都会穿着整齐,尽力保持仪容;有时被红卫兵打得头破血流,也从不伤害别人,沉默是金。每当想起那年头的“红色专政”, 我至今还心有余悸:难忘造反派当时扭曲的人性、异化的嘴脸和斑斑劣迹,以及制造的“血色恐怖”。 

     随后不久,我们全家也被下放到苏北的穷乡僻壤。在苏北的那段日子里,尽管当地的乡亲和党政官员都知道我家的政治状况,由于他们本身的工作业绩、劳动表现和待人接物,当地的领导并没有为难我的父母。不久还安排了工作,使得我们家庭有尊严地在那里生活了 8 年,直至粉碎四人帮后重回南京。这也是我至今还经常回到苏北那块记录我少年艰辛岁月的土地,怀念当年的同村同学、邻里乡亲和他们纯朴深沉的感情,甚至资助村里的孩子上学。

     然而,我的外公外婆却没有那么幸运,遣送回老家不久,外公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再次遭受铁窗之灾。那时外公已经 76 岁高龄,尽管不久就被允许保外就医,但是两位老人还是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肉体和精神折磨!更不待说,人情冷漠、人格歧视、世态炎凉以及与子女分离的痛苦和那份落寞无助了。以致舅舅再也不想提及这个带给他和他全家三代人如此众多苦难和生死折磨的、曾经左得出奇的、他无比热爱过的故乡!

      1971年底,眼看我高中就要毕业了,那时学校里实在没学到什么东西,而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和失去再教育的机会。于是,父母反复考虑,决定利用在管镇中学教书的便利,让我在高中临毕业之前休学一年,到浙江的两个姨妈(三姨妈、小姨妈)家去轮流小住。当时我的三姨妈在杭州的浙江丝绸工学院,小姨妈在由杭州迁到衢州的浙江化工学院。那时我们这种身份是无法被推荐上大学的,但父母仍希望我能过去感受一下高等教育的氛围。

      大约在1972年,我从衢州去了一趟外公的老家,和两位老人相处了一段时间,也拜会了母亲家族的一些亲戚。外公外婆文革当年住在嵊州下沙地村, 附近有知名的大王庙。现在这个地方归属甘霖镇。 李白的一首长诗《梦游天姥吟》中有一段: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剡”(shan)即为今嵊州的别称,而诗中提到的“剡溪”正好从我外公家屋后的竹林中潺潺流过。秦汉以来,嵊州就有“东南山水越为最, 越地风光剡领先”之美誉!眼下老人家似乎 已是看破红尘,超然物外!流水竹林声影依旧,吴越梦残、清猿隐吏相思不再!

      唐朝著名诗人刘长卿有诗兼寄剡中诸官曰:“剡溪多隐吏,君去道相思”,而我的外公大约是剡溪众多的“隐吏” 中最后的一位吧!也许是嵊州民风的勤俭与淡雅,也许是九曲剡溪的迷人与绮丽,也许是越曲侬语挥之不去的召唤,也许是耕读人家的充实与惬意,也许是回避官场身不由己的无奈……,这一切引领着众多的官吏在大红大紫之际逃离风云诡谲的仕途和虚伪喧嚣、纸醉金迷、繁华浮噪的现代都市而退隐寂静的山居!而谢灵运、李白、王羲之、杜甫、朱熹、陆游、戴逵等历代文人墨客,更是爱慕剡中山水,或归隐终老,或来剡中游历,留下了无数咏剡的佳句和访剡的遗迹。

     外公外婆好像特别酷爱他们的家乡。1940 年早已官至中将的外公,在指挥宁波镇海保卫战取得胜利之后,为民族尽了一分己责。事业正处于顶峰之际,他却对人生有了别样感悟,以“积劳成疾”为由,挂冠而去,急流勇退,隐居乡里,毅然放弃了一切已经许诺并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据说,当时的蒋先生还曾在他途经的公路铁道重要车站派员挽留,要委以重任,他都一一谢绝了!解放前夕,国民政府又曾邀请他退居台湾,他也婉言谢绝了。 

     他们怀着对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的特别眷恋,怀着对祖辈和子孙的殷切关怀,对民国旧政的失望和对人民新政的企盼,急迫地来到这片他心中的净土。或许他想静静地陪着长辈家人,躬耕陇亩,兴办教育。他尽力捐资支持创办学校, 充实图书馆(他出资捐款图书 20 万册), 聘请名师(他曾出面聘请西南联大教授主持学校教学), 报效乡里。或许他想寻访贤人雅客,在自己的竹林书房中品茶论道,把酒临风,书画人生, 希望才俊辈出, 后继有人。老人都尽力了,然而,无休无止的动荡和无法廻避的干扰,不仅使他的“隐吏”之梦灰飞烟灭,而且还被罗织“莫须有”的种种罪名带来两次牢狱之灾!他们尽心竭力了,岂料却是一场春梦!

     上面这两张外公摄于老家的房屋前的照片,虽系“文革”后刚刚经历了炼狱之苦,牙也打掉了,但还是保持着标准军人的坐姿,眉宇间透露着力量,给予孩子们刚毅与淡定!他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足以宠辱不惊。现在对他俩而言,家庭和孩子是最大的安慰,最为重要的事是孩子们和老伴安好,他就可以从容地应对人生,苦渡一切坎坷!

前排右起:表妹张晨、外公、外婆、表弟张殷

二排右起:姨娘、妈妈、小姨娘、我的妹妹岳萱和、我的爱人徐玫

后排右起:姨夫岳子绍(也是我的叔叔)、我的爸爸、小姨夫张九渊和我

     1978年底,我母亲落实政策回到了地质学校。一待分了房子,父母立即把我的外公外婆接回到南京。上面有张照片摄于1979年,当时我还在南京化工学院读书,外公外婆和他们的三个女儿及女婿、外孙及外孙女,还有我爱人(当时还是大学同学)一起在南京的合影。虽然长辈们尚带着十年折腾残留的疲惫,但却是我所见到的外公唯一一张面带笑容的照片,这个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或许他已经感到春天的来临,或许这正是他30多年前退隐之时所希冀的生活的开始。

     可惜对外公来得晚了些!是年春天,外公却因肺气肿住院了,鼓楼医院的南三病房。全家在病房轮流值班。久治不愈,病情急剧恶化,接着不省人事,医院急下病危通知。于是,妈妈急电她的弟弟妹妹们全家,要他们赶紧回南京探视。但一个月后,他居然可以出院了!出院那天医务人员都来送行,还说:老爷子真有福气,父慈子孝、书礼传家、家和事兴,住的是南三(山)病房,输的东海牌氧气,自然应了:“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然而,好景不长,此后仅一年多的时间,他老人家终于撒手人寰, 溘然与世长逝了!永远忘不了,两老敬爱一生,外公临终那一刻,外婆流着泪, 脸紧贴着外公的脸, 对着外公的耳朵说: “衡啊!我在陪着您呢,不要离开我……!” 悽婉万分, 闻者泪涌。

陈香梅女士与舅舅在人民大会堂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武汉,舅舅是第一位被调武汉市从政的科学家;那时他正从中科院调任武汉市科委主任,接着选为副市长。他曾代表武汉市,并从那时起, 先后六次邀请陈香梅女士前武汉和黄石访问。外公和陈纳德都曾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公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8军副军长,奉命驻守吴淞口、黄浦江和长江交汇地区,阻击来犯日军。在此次会战中,28军伤亡惨重,但也给了日军以沉重打击, 会战后撤至浙江嘉兴地区休整补充。爸妈、舅舅和姨妈们都记得外公闲来曾经说过:一次,侵华日舰停泊吴淞口。吴淞口正在好是淞沪抗战外公他们28军的阵地。他们的炮兵趁机白天侦察选择炮位,测准日舰烟囱,晚上迅速进入阵地,瞄准目标,数炮突发。敌舰炮弹从烟囱进入,在机仓爆炸,可惜炮弹威力不够大,未能重创炸沉日舰。

     外公不知道的是,此后,他的几个孩子为他奔走7年之久,他的冤案才获得平反昭雪!再以后,我国的政治生活逐渐走向开明,外公为民族解放所作出的功绩,也开始公开为晚辈所知晓,慢慢为世人所传颂,重又为家乡人民所敬仰。浙江省地方志登录了外公的简况如下:郭持平(1894-1980),陆军中将,幼名孝琪,字若衡,浙江嵊县太平乡(今嵊州甘霖镇)石砩村人。1914年,入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1919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炮兵科。历任排长、连长等职。1924年曾任浙江陆军第 1 师 2 旅少校参谋,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9军前敌指挥部参谋处长,投身北伐,1927年任独立第 1 师参谋长,1928年任第 11 师 32 旅副旅长,1929年2月,参加“蒋桂战争”,任田家镇要塞司令部参谋长,1930年在长沙任国民革命军讨逆军第四路总指挥部参谋处少将处长、中将参谋长,1931年任第 16 师副师长,1932年任第 4 路军参谋长, 1935年任剿匪军第 1 路军参谋长,1936年任第 28 军副军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10月,调任宁波防守司令部中将司令兼宁绍台温戒严司令部司令。

     1940年7月17日,日军出动军舰数十艘,在空军配合下大举进犯宁波,镇海沦陷。公调集所属 16 师、194 师和守备团的兵力,全力反攻,激战5昼夜,击溃敌军,克复镇海要塞。这是抗日战争史上的首次反登陆作战,并取得了胜利。 1940年8月,辞职返乡,从此拒绝出任军职,也未重返军界,定居嵊州下沙地村。 1942年12月,曾协助中共抗日武装攻打汪伪军“驹邦部队”。1943年,被推举为私立阳山学校董事会董事长,先后捐资折合稻谷4万斤,赠送《中学生文库》等图书数千册。1947年对人民游击队给予粮食等物资支持,解放前夕拒绝去台湾的劝告,在家乡迎接解放。1951,被判刑5年,1952年提前释放。

      1957年1月,由嵊州人民法院撤销判决,恢复名誉。同年,被推荐为嵊州政协委员。1970年,无端被诬称参与杀害杨开慧烈士一案遭拘留,蒙受冤屈,后保外就医。 1980年,在南京病逝,1987年平反昭雪。

     上面提到的镇海位于甬江口,为浙东门户,控扼宁波,形势险要。1940年7月17日,日寇在海空军配合下大举进攻宁波,激战两天后,镇海沦陷。在危急关头,外公责无旁贷立即赶赴前线,调集所属十六师、一九四师和守备团的兵力,全力实施战略反攻,打响了宁波(镇海)保卫战,接着鏊战五昼夜,沙滩上遗尸累累。据说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首次获得全胜的反登陆战的重要战役,前后共七天七夜。

     2008年, 黄浦二分校17期的黄震团副和《西陆东方军事》编辑倪菲,回忆这次保卫战,黄震团副说:“宁波的防守司令郭持平, 对入侵日寇非常痛恨, 率部誓死抗战, 坚守防区第一线的事迹, 在当时广为流传, 成为宁波的抗战英雄。”此战役之后外公便卸去军职,离职后半年,1941年春,侵华日军再次大举对中国东南沿海发动登陆作战,4月15日起再攻镇海,经过顽强抗击,镇海于4月19日陷落,大批官兵惨烈牺牲,以身殉国,宁波市区也于4月20日沦陷。

     关于镇海保卫战,有很多文献报道,摘要如下:

     其一:1940年,日军第五舰队命令海军陆战队第三联队,自镇海侧翼登陆进掠宁波,日海军中将细萱戍子郎深信我军防线将会因一点被突破而全线崩溃,因而邀集《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等报社的记者、摄影师随军,准备记录报导 “皇军的赫赫战功”。结果鏊战五昼夜,日军在沙滩上遗尸累累。这场战役成为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首次获得全胜的,罕见的反登陆战重要战役。日军登陆部队指挥官,原台湾驻屯军参谋长大津和郎少将切腹自尽。

     其二:1938年底,我国沿海港口相继沦陷,唯宁波仍存,大量抗战物资海运至镇海口外, 转驳宁波,输入内地。据浙海关档案资料统计,1939年经常泊于镇海口外锚地轮船30余艘,38059吨,日运货量1万吨以上,最多日达7万余吨。日本大本营多次强调要切断中国对外联络线,特别是输入武器路线,故宁波成为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镇海乃必争之地。镇海炮台总台民国初置司令官,辖宏远、威远、安远、平远、绥运5炮台,各设台长、教司1名。

     1932年设总台于小港,隶属宁波防守司令部,下属弹药库、观测所、探照灯台、修械所。1936年抗战前夕,民国政府鉴于安远、平远和绥远三台位置偏内而撤销,另在青峙钳口门炮台山建新镇远 1号、2 号、3 号、4 号四炮台,均为钢筋混凝土构筑。弹药库、观测所、探照灯台亦作更新,并配高射炮排。调整后镇海口要塞炮台为威远、宏远和新镇远三座。1940年7月17日,日海空军首先集中火力破坏炮台,第一次强行登陆,镇海要塞炮台与日舰日机交战40余次,各炮台弹痕累累,均受重创,威远台1门要塞重炮被毁;宏远、镇远两台7门炮部分机件被炸毁,影响正常使用。1940年7月上旬起,金塘海面日舰出入频繁,不时炮击。

     16日起,日舰封锁甬江口,口外日舰由5艘增至14艘,并于晨5时许向要塞炮台发炮300余发,日机12架次轮番轰炸。是日镇海沿海参战日舰30艘左右,并向各港口发炮500余发,飞机投弹80余枚,清凉山巅探照灯台和宏远炮台弹药库被炸毁。7月17日晨3时许,龙山、澥浦海面日舰4艘,南泓海面日舰7艘。 4时30分,口外30余艘日舰轮番驶近要塞炮台,日军500余人乘装甲艇在青峙鼠老山登陆。拂晓,日机掩护日军进攻。守备团步兵不支退却。另二支守军在嘉门岭与日军作战,伤亡惨重。 

     10时许,日军猛攻青峙岭,遭守备步兵一团阻击,日机低空反复扫射,八连连长与连副等相继阵亡,青峙岭失守。中午,占江南镇。日军另一股400余于后海塘、大道头、招宝山紫竹林等处登陆,17时后县城陷落。宁波防守司令部郭持平司令亲临前线指挥部队, 命令守军第194师师长陈德法集结江南王家溪口、长山桥一线, 宁防守备队分兵阻击来犯之敌。同时飞调第16师从驻地急行前进, 不得片刻停留, 于 7月18日拂晓到达镇海前线。是日,登陆日军2000余名,已在各处抢筑工事,镇海口外兵舰23艘、汽艇40余艘;7时30分守军开始反击,迅速推进至县城西郊。19日1时起,我军全线出击,11时日军藉优势兵舰、飞机助战,全线反扑,至16时半,各线日军不支退却,我抗日官兵伤亡自营长以下 300 余人。 

     21日晨,日兵舰、飞机、步兵重迫击炮向黄瓦跟、戚家山猛烈轰击,守军阵地几无全土,激战3个多小时;日军以七八百兵力猛攻戚家山阵地,自晨至午,双方肉搏冲杀10余次,阵地失而复得三四次,我军损失惨重,连排军官伤亡过半,有的连仅存班长1名士兵3名,仍坚守阵地。17 时许,日军不支败退,我军攻占戚家山,18时,守军全线出击,20 时开始,日舰发炮3000余发,掩护被击溃日军登舰撤离,22时,我军光复金鸡山和港口镇。22日1时许,光复泥湾。3时,克宏远炮台、招宝山炮台和威远炮台,至此,失地全部收复,“日寇在沙滩上遗尸累累”!据说 7·17宁波保卫战,要塞失而复得是抗战史上之首例。

     其三:7·17宁波保卫战,进犯镇海系日海军第三舰队上海特别陆战队西林大队之5个中队,以及驻定海日军500余人,伪军200余人,出动军舰30余艘。此役共击毙日军近400名,伤六七百名,击落飞机一架。我军阵亡爱国官佐14名,士兵586名,受伤官佐441名,士兵536名。阵亡官兵大部分掩埋布阵岭西坡,地方民众同仇敌忾,组织担架、船员,救护伤员,捐赠物资,极大地鼓舞了前线抗日官兵。河南许昌人士张喜海,字爱洋,所作诗集《国民党抗日将领颂》中,有郭持平一篇,录之于下:

海浪滔天倭进犯,宁波镇海起烽烟;

而公率部反攻敌,将士冲锋竞向前。

     激战蕃戎收失地,守防边境落君肩;捐资家产为民利,众庶皆称是大贤。我们向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尊严而战斗过的先烈致敬!

     我们为有许多悲壮的歷史无声地消逝而自责!

     我们为将士们至今埋骨荒郊而流泪!

     我们为将士们数十年蒙冤受屈而流泪!

     我们为将士们老无所养、流落异国他乡而流泪!

     我们为将士们的事迹至今不为后人所知而流泪!

     我们为民族悲剧要让那些为抗击侵略作出巨大牺牲的将士们承担而流泪!


     谨以此文祭奠我的外公外婆和所有已经远去的抗日将士!  谨以此文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

     2015年我的外公郭持平和我的曾祖父岳森均荣获国家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今日剡溪

 



编审:融媒中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